首页知识问答 正文

芍药的别名(中药芍药的别名)

01-07 48 0条评论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4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芍药的别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芍药的别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芍药的别名和通用名

芍药的别名(中药芍药的别名)

1、芍药介绍:别名:(花卉植物) 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 拉丁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植物科属:毛茛科、芍药属 形态特征:草本或半灌木;茎4棱形,高达1米左右,具叉状分枝。

2、芍药的别名叫做将离、离草、婪尾春、没骨花、黑牵夷、红药、余容、犁食、殿春花等。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部粗壮,分枝颜色为黑褐色,茎高约40-70厘米,小叶呈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花有数朵,生在茎顶和叶腋的位置,花瓣有9-13枚左右,花瓣颜色比较多彩。

3、芍药,别名将离、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等,属于毛茛科芍药亚科芍药属植物。 芍药属植物大约有35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根据其生长习性和花盘形状,分为牡丹组和芍药组。 牡丹组植物为落叶灌木或亚灌木,花盘杯状或盘状,革质或肉质,全包住心皮或包住心皮的基部。

4、芍药,别名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芍药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4900年,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5、芍药别名 芍药的别称有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芍药还被称为花相,因为其花型比较大,颜色鲜艳,栽培历史也比较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仅次于牡丹花。芍药被列为十大名花之一,又称作五月花神。

6、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草本植物,别名包括离草、婪尾春、余容。 作为国家保护植物,芍药茎干柔软,缺乏木质化细胞,因此归类为草本植物。 芍药每年6月左右开花,其花朵多样,颜色丰富,包括白色、粉色、紫色和红色等。 芍药具有很强的耐寒性,能够抵御冬季低温,适宜生长温度为15至25摄氏度。

芍药的别名有哪些?

芍药的别名有有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在历史上还被人们称为花相和五月花神,被列为十大名花之一。芍药花是肉质根,开花时花型比较大,颜色鲜艳,花期为五到六月份,喜欢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耐干旱。

芍药的别称包括将离、离草、婪尾春、没骨花、黑牵夷、红药、余容、余虚犁食、殿春花等。 芍药属于毛茛科,芍药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粗壮,分枝颜色为黑褐色,茎高约40-70厘米。 芍药的小叶呈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花有数朵,生于茎顶和叶腋。

芍药介绍:别名:(花卉植物) 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 拉丁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植物科属:毛茛科、芍药属 形态特征:草本或半灌木;茎4棱形,高达1米左右,具叉状分枝。

植物百科:芍药

1、芍药花大艳丽,品种丰富,在园林中常成片种植,花开时十分壮观,是近代公园中或花坛上的主要花卉。或沿着小径、路旁作带形栽植,或在林地边缘栽培,并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时单株或三株栽植以欣赏其特殊的花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药构成的专类花园称芍药园。

2、芍药因其花形妩媚,花色艳丽,故占得形容美好容貌的“_约”之谐音,名为“芍药”。芍药可分为草芍药、美丽芍药、多花芍药等多种品种。其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4900年,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

3、芍药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蔷薇科芍药属。它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具有长期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芍药花可以分为两个种类:木本芍药和草本芍药。它们的花色和形状各不相同,常见的有红色、粉色、白色、黄色等颜色。

4、芍药和牡丹是不同的植物,芍药属于草本植物,而牡丹是灌木植物。 芍药的花期在5~6月,而牡丹的花期在5月份左右。 芍药的小叶为被针形,颜色多样,通常为黄绿色或绿色。 牡丹的小叶为狭卵形,正面绿色,反面浅绿色。 牡丹是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部直立,较高大。

5、芍药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为40~70厘米,枝干生长粗壮,颜色为黑褐色,表面没有绒毛。叶片的形状为狭卵形、椭圆形、披针形,边缘具有白色的锯齿形状,顶端较为尖锐,底部为楔形,叶柄长度为1~2厘米。

6、芍药属于草本植物,对光照条件有特定需求,它既能耐旱也能耐寒。 芍药的生长发育会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呈现出生长期与休眠期的交替。其中,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是两个关键时期。 春化阶段对芍药至关重要,需要经历约40天的0℃低温处理,混合芽才能开始萌动。

关于芍药的别名和中药芍药的别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