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50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勾勾秧儿大名儿叫旋花。即大名鼎鼎的中药“旋花”。《别录》“旋花,生豫州平泽,五月采,阴干。”
《本草图经》中说“旋花,生豫州平泽,今处处有之,此即豫州所生旋是也。其根似筋,故名筋根。
确切的说,旋花是指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篱打碗花。没错,各种乡土文学中描绘的打碗花就是它们。
旋花科的植物蔓生、茎蔓缠络,开漏斗状花。红薯、空心菜、牵牛花、打碗花、田旋花、茑萝、缠枝牡丹等皆属旋花科奇葩。
旋花科打碗花家族品种也不单一,从叶形上区分就有卵圆形、三角形、戟形等。所以,《中药大辞典》不忘补充:古代《本草》所载的旋花,除指篱打碗花外,尚包括同属植物打碗花。
打碗花还分打碗花与打破碗花。据说,打破碗花的花瓣缝隙很大,像破碎了的碗,而打碗花平整。
河南人应该是把这些林林总总、样貌相似的旋花们通称为勾勾秧儿的。
河南乡野间到处可见勾勾秧儿的身影。勾勾秧儿走到哪儿,就把花开到哪儿。
《本草衍义》:“旋花蔓生,今之河北、京西、关陕田野中甚多。最难锄艾,治之又生。世又谓鼓子花,言其行肖也。四五月开花,亦有多叶者。几根寸截,置土下,频灌溉,方涉旬,苗已生。”
旋花科植物为何被称为旋花呢?应该是其藤旋转攀爬,其花旋转开合的原故吧。
对我来说,旋花是来到大地上的舞之精灵,它们抖动着裙子似的花朵,旋转着,舞蹈着,给盛大的夏天带来生机与活力。
勾勾秧的学名叫田旋花。它的根状茎横走,茎平卧或缠绕,有条纹及棱角,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基部大多戟形,或箭形及心形,侧裂片展开,中裂片卵状椭圆形,狭三角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微尖或近圆;叶脉羽状,基部掌状。花序腋生,花柄比花萼长得多;苞片线形,萼片有毛,长圆状椭圆形,钝,具短缘毛,内萼片近圆形,花冠宽漏斗形,白色或粉红色,或白色具粉红或红色的瓣中带,或粉红色具红色或白色的瓣中带,花丝基部扩大,具小鳞毛;子房有毛,柱头线形。种子卵圆形,无毛,暗褐色或黑色。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